當好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
深圳市出租汽車協會會長 吳炯聲
(一)
深圳計程車行業從1980年第一家出租小汽車經營企業成立開始起步,逐步發展到今天全行業擁有79家經營企業、8505輛計程車、職工隊伍超過20000人的新興行業,年客運量超過3億人次,成為深圳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組成部分,為改善經濟特區投資環境,解決乘客乘車難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同時,作為全國同行業中最早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,並且與國際慣例銜接的深圳出租小汽車行業,在政府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,通過“借雞生蛋”、外引內聯、銀行貸款等途徑,闖出了“積累、發展;再積累、再發展”的企業發展新路,並且開創了規模經營、集約經營新格局。目前,全行業總資為已超過35億元,年營收超過20億元,每年累計為國家上繳各種稅費1.2億元,解決了2萬多人就業和近8萬人生活問題,並且帶動了汽車維修、餐飲、旅遊等相關10多個行業的發展,全行業沒有出現虧損企業,為深圳經濟特區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。此外,計程車營運牌每個徵收1..9萬元車牌款,共為市財政徵收車牌款11.3億元,為深圳交通事業建設籌集了雄厚的發展基金。
面對新興的出租小汽車行業,行業協會工作千頭萬緒。特別是針對運力投放調控、行業規範管理和服務質量等焦點、難點問題,我科一方面積極爭取市委、市政府和市運政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支援,另一方面發揚“開拓、創新、團結、奉獻”的特區精神,勇於改革,大膽創新,在行業管理工作方面爭取到了一系列改革嘗試:
一、
|
為進一步緩解特區內出租小汽車運力不足的問題,投放限於特區內行駛的黃顏色出租小汽車。1987年11月1日,首批86輛黃顏色計程車投入營運。1988年,對計程車行業實施調整,裁減29家不具備經營條件的計程車企業,初步實現行業“從濫到治”的目標。
|
二、
|
實行出租小汽車營運牌照有償使用制,變過去政府審批為公開拍賣,有償使用。1988年9月28日,深圳市政府組織了第一次出租小汽車營運牌照公開竟投,在全市率先敲響計程車營運牌照公開竟投拍賣第一錘,共賣出營運牌照(指標)140個,每個牌照19.4萬元,隨後,深圳市又在1991年、1992年和1993年組織了三次出租汽車營運牌照公開竟投拍賣,共拍賣計程車營運牌照9040個,價格分別為11.8萬元、19.8萬元和21.8萬元。
|
三、
|
實施出租小汽車駕駛員培訓持證上崗制度,嚴把出租小汽車駕駛員聘用“入口關”。開創了全國出租小汽車行業駕駛員培訓考核上崗制先河。
|
|
|
四、
|
制訂《深圳經濟特區出租小汽車管理條例》,實現行業依法管理。1994年,借鑒國外和學習國內同行業成功的管理經驗,我市制訂了《深圳經濟特區出租小汽車管理條例》,並于同年12月26日經市一屆人大第27次會議通過,從1995年5月1日起施行,成為全國同行業第一部地方性法規,標誌我市出租小汽車行業納入依法管理、依法經營和規範服務法制軌道。
|
五、
|
實行“五統一”和“兩統一”管理,適應行業發展要求。早在90年代初期,我市出租行業率先提出“統一車身顏色、頂燈、計費表、單據和承包合同”的“五統一”管理模式,實踐證明對規範行業管理,淨化營運市場、理順企業與駕駛員經濟關係,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我們從“城市形象工程”和“窗口形象”的高度出發,經過廣泛調研,全市計程車行業實施“統一車輛座罩套、統一駕駛員服裝”的“兩統一”管理,行業規範管理工作躍上新臺階。
|
六、
|
實行駕駛員違章超標即時淘汰制度,有效保證計程車駕駛員履行為乘客提供守法經營和安全、文明服務的承諾,提高行業文明經營、守法經營水平。我市從1999年下半年加大了對違章、被投訴的計程車駕駛員的處罰力度,開始實行駕駛員營運違章超標即時淘汰制度,有效減少營運違章和群眾有理投訴。
|
七、
|
借助科技管理手段,提高管理效能。1998年,我們在羅湖口岸客流密集地帶投資近300萬元資金建立了營運違章電子監控系統,借助科技手段有效解決了人手短缺、管理手段落後等問題,有效遏止營運違章行為,開創了行業科技管理新局面。
|
(二)
回顧計程車行業發展歷程,我們並不是一帆風順,也曾經歷風風雨雨,我們有過深刻的教訓。80年代中期,伴隨特區建設事業的突飛猛進,深圳出租小汽車行業亦得到長足發展。但由於管理和監督力度不夠,計程車駕駛員把承包經營的車輛視為自己的交通工具,願意去就去,不願去就不去,群眾投訴不斷,市民意見紛紛,一度被社會上認為是“癌症”、“毒瘤”的計程車拒載、多收費、服務態度惡劣等現象極為普遍,違章及有理投訴率一度超過30%以上,成為當時“政府領導操心、市民灰心、主管單位憂心”的熱點問題。為此,我們著重從如下方面開展工作:
一、
|
多層次、多渠道有針對性開展群眾性教育活動,不斷增強廣大駕駛員守法經營、文明服務自覺性。組織開展1=100%的窗口形象、深圳形象、國家形象的意識的自覺性。
|
二、
|
依法管理、建章立制,規範駕駛員服務標準和行為,規範車輛技術狀況標準。在規範廣大駕駛員持證上崗、守法經營、禮貌待客等言行舉止的基礎上,我們又制訂了“文明企業”、“文明駕駛員”,“文明計程車”等8方面文明創建標準,並且對車容車況和服務設施也制訂了明確的規範標準,加大對服務設施(車輛)和服務行為人(駕駛員)的監管力度,確保了行業整體服務質量穩步提高。
|
三、
|
廣泛開展文明創建活動,並以評先活動為載體,推動文明優質服務工作上臺階。
|
四、
|
加強行業管理部門職業道德建設,樹立公僕意識,搞好行業服務,為計程車行業經濟建設保駕護航。
|
要使用職業道德建設卓有成效,我們主要抓好“三個服務”,即行業主管單位要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,企業要為駕駛員提供優質服務,駕駛員要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。要使廣大駕駛員為乘客提供文明優質服務,行業管理單位首先要從自身做起,要急企業之所急,想駕駛員之所想。我們著重做好下列幾項工作:
一是做好計程車營運市場宏觀調控,掌握好供求平衡點這個關鍵,堅持每月進行的計程車實載率調查測定,密切關注行業市場運態,關注行業的經濟效益,確保行業穩定、健康、持續發展。
二是淨化營運市場環境,加大打擊各種擾亂、衝擊正常營運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,有效保護廣大計程車經營者合法正當權益。
三是依法行政,提高辦事效率。首先是對企業、對乘客、對駕駛員、對社會公佈服務承諾,歡迎全方位監督檢查。
四是為企業服務,對駕駛員辦證補發證件從不收任何手續費用,同時決不參與行業服務設施製作的任何收費和分成,不向企業攤派、濫拉贊助,不利用職權“吃、拿、卡、要、壓”。
五是對企業報送的審批、核准、審驗事項,提出了辦事要從嚴、辦事程式要從簡和辦文明限要求,落實責任監督和追究制度,做到急件即辦、遠地先辦,條件允許隨到隨辦。
六是對群眾投訴和意見,做到件件有結果、事事有回音,充分體現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,不辜負企業、駕駛員、乘客和社會對計程車行業的期望。
近10年來,計程車行業有2名駕駛員被評為“全國青年文明號”(他們是鴻運小汽車出租公司的肖輝、安達客運公司的朱國幹),有3名計程車駕駛員和管理人員被授予“全國勞動模範”稱號(他們是西湖企業發展總公司總經理吳炯聲、深港汽車出租的司機徐維捕、安達客運公司的司機朱國幹),行業多名駕駛員和管理人員被省、市授予“勞動模範”稱號,有5名駕駛員被評為深圳市“文明市民”,有20多名駕駛員先後授予“全國優秀駕駛員”稱號,300多輛計程車被授予“全國優質服務車”稱號,800多名駕駛員管理人員被評為省、市先進生產(工作)者,二十年來,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,但是距離國際性城市,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同行的管理水平,以及新時代人們不斷追求的更先進的、更優質的服務質量的需求,還存不少有待完善和改進的地方。我們將盡最大努力做好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。
二00一年元月三日